close
 

◎每天看書看一小段落,就可以維持在那個情境下。

 

◎有一些事情,需要很專注很專注去做,或是去想,所以有關於那些事以外的,只好拋棄了。人生就是這樣,一來不能完美,二來不能兼顧,所以有得必有失,有捨才有得,而我畢竟相信,那些專注是必要的過程,所以對於拋棄的一切,我只能抱歉。

 

◎人生都會面臨轉彎的地方,噢我們現在都說轉型喔。但我就是還缺乏了那一點勇氣,比方說可以在會議上慷慨激昂大聲說話的勇氣,為了自己堅持的信念挺身維護的勇氣,把心裡沉潛很久的計劃給實現的勇氣,這些勇氣變得只能在憤怒時一併爆發,卻不能在適切的時機讓我侃侃而談。很可惜。

 

◎當我很久沒有動作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孔子的話:「吾嘗終日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我花了太多的時間思考,卻做了太少的行動,一旦行動做了,卻又擔心自己是不是思考得不夠。我一定是典型「三思而後行」的標準人物,而且應該是「十思而後行」。

 

◎《讓天賦自由》說,會讓你處在神馳狀態下的那件事,便是你天賦所在。從小到大有哪些事是會讓我神馳的呢?畫海報畫整晚,教學弟妹畫海報,編輯《海揚風》,修圖,做網站,打排球,其實我發現當我在做我很喜歡的事的時候,都是可以很專注很忘我的,只是長大了之後,那些事都不是能夠成為「工作」來從事,所以被放棄了──過去我的確認為如此。但現在卻大不相同了,人到了這個年紀之後,開始會將過去所學所會都做一個整合,有很多「模子」在過去的展現方式是「畫海報」「教學弟妹」「美工」「編輯」「打球」,但這些「模子」一旦成熟之後,便一個個變成了專業型態的「圖象思考」「教育訓練」「規劃整合能力」「反應與學習能力」。這些就是歸屬於我天賦的地方,然後將之整合在我現在的專業裡,我又有一番新天地要走。

 

◎Facebook裡有很多遊戲。加了很多之後,也玩到一個程度,然後開始篩撿,同性質的留一種就好,也不再花很多時間在巡朋友的菜園或魚缸,終歸到底,那求的是一種「互動」與「小遊戲的完成感(小小成就感)」,這些我不一定要靠Facebook,於是知道自己不用過份依賴。我需要的是大量的資訊,然後消化,然後再發散出去。所以我應該利用Facebook來做專欄,發散自己的理念與想法,而不是盡花時間在小遊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天之下 的頭像
    普天之下

    你自己去想吧,我不清楚妖精國的事。

    普天之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