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好意思,我又來寫不是書評的感想。

 

 

有的時候,寫書名為標題,不一定是因為看過了那本書,寫下看完之後的感覺,有的時候只是專對書名做聯想,有的時候只是看了一些內容,便產生了初始的想法,這種情況下,都顯得內容很難分類,也許可以繼續歸為生活,不過都太奇怪了。將文章分類,本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才寫完〈語言是最糟的溝通方式〉,下一刻就得知了張老師的新書是《不說話,只作伴》,能夠跟自己喜歡的作家,心裡的小小偶像有這麼一點心有靈犀,就算是牽強附會,也覺得有點高興。即便我們內容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張老師是完全用感性的角度去陳述,而我是從科學與心理角度學來的知識做感觸,其實,同一件事用感性與理性的角度去書寫,比較起來也是有某種程度的趣味。比方說江美琪的歌詞裡有「不知你是不是也在那裡,被同一陣風吹過。」我心裡想,一定不會有科學家寫這種東西的。但是,就還真浪漫不是嗎?而回頭看張老師所說的「不說話,我們才能聆聽彼此」,在感性上的文字如此美麗,在理性的科學上卻要三翻四覆的找一堆證詞出來說明這個理論的正確。比方說「就是因為語言挾帶著彼此認知上的隔閡,如果我們可以省卻語言上的交流,用精神層次去感知對方的腦波變化,那麼對照之下這樣的『彼此認知』自然更加確切,當然,這些都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專門訓練與練習的。」看,冗長吧,但其實我們說的是同一件事,只是浪漫的人認為浪漫,理性的人卻得經過科學的證明才能認同。

 

 

浪漫很好,有時候我們都需要生活中多一些自己的臆測與猜想,想像那些浪漫電影的片段發生在自己身上,想像那些情感極致的情節在自己生活中真實演出,浪漫很好,豐富我們生活中感知的許多部份。理性也好,讓人真真實實的活著,毫不猶豫與徘徊,當這個事實發生時,我們就只有這樣的解決方式,相信,然後去實行,完成,然後有結果。這些都很好,人也都是因為這樣才多采多姿的活在這世上,有時候浪漫,有時候理性。

 

 

而話說回散文集這回事,我老以為自己寫的文章是散文,但事實上多半都還是太有感而發了,想說如果自己真的想再往作家靠近一步的話,也許我該專案式的寫作,或是主題式的寫作比較好。這又和文章開頭的分類扯上關係,比方說我開個分類叫愛情,只要和愛情有關的都歸同一類,也許有天我的散文集結就可以叫...............靠。(←這不是書名。)想讓自己有個轟轟烈烈的書名還真難。這也是在書店工作的壞處之一,因為看過太多鬼書名了,深怕自己落入一格。等那天發生時我再來想好了。

 

 

話又說回來,還是看張老師的書能讓我溫柔。真希望能有正常的管道認識她。當她的寵物也好。(←這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天之下 的頭像
    普天之下

    你自己去想吧,我不清楚妖精國的事。

    普天之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