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錢」,或者說「金錢」比較像是個文章中的名詞。「錢」是什麼?「金錢」是什麼?

 

 

你手上拿出一百元紙鈔,說「很物理性的,就是這玩意。」你會思考到,不只是吧?你手上那叫「貨幣」。想想你的存摺,上面的數字是不是錢?也是吧?但其實那只是一個列印出來的數字。還有呢?存摺之外,還沒到你戶頭裡的薪資條上的數字,那叫薪水,是將要進你戶頭的錢,那還是數字。當有人有好幾棟房子,但手上沒現金,銀行沒多少存款,我們還是會覺得他有錢吧?只是沒換算出一個數字來而已,我們說那是「資產」。那麼我們說「有錢人」。我們真的知道他有多少錢嗎?不知道,我們只知道他應該有很多錢,所以我們叫他有錢人。這時的錢就只是一個「概念」而已,並不確切,只是一個模糊的感覺。所以,「錢」到底是什麼?

 

 

這些闡述在我之前推薦過的一本書《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裡,有著相當詳細且精彩的內容。其實只是要大家不要老是只看「眼前」,當錢對你來說,只是「貨幣」,那麼你會忽略你其他的「數字」,當你在意你的數字,你就不知道還有「資產」這回事,當你看到你的資產,你還是忘了「概念」這樣的感覺。

 

 

我覺得我很富有,但並不代表我現在隨便出手就可以買房買車,也並不是說我心靈上十分富有,讓我每天快快樂樂的,我手邊現金保持一千,工作上沒事還是會發脾氣對客人兇,每個月薪資條上就是不到三萬,但我知道我有錢,我是「有錢人」。其實原因無它,我知道「錢,絕對沒有賺不到」這回事。

 

 

相較於許多人賺得比我多,卻始終覺得沒錢,其實有大部份比例是因為開銷比我大很多,就現實面有些人有貸款,有妻小,有房租要付,但我很遺憾他們在負擔這些東西之前,不一定有考慮到自己的現實負擔能力,而把自己逼得很緊,而在把自己逼得很緊的情況下,便無法看到「眼前的錢,以外的事物」,即便有賺錢的機會來了,也不敢冒然嘗試。就物欲面的開銷就不用說了,常常花錢在一些無謂的地方,或是「自己覺得值得」的地方,這些都是很吊詭的事,比方說有人覺得每次工作工作,就一定要買些東西發洩一下,上夜店泡一下,去做些什麼消遣一下,休閒一下,這才是正道。然而,這真的有帶來心靈上的安適嗎?還是只是無限的惡性循環?我並不覺得「工作」一定要與「休閒」扯上關係。工作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休閒是為了休閒而休閒,如果休閒是為了工作而休閒,心態上已經扭曲了。這只會讓自己陷入更無邊的地獄而已。「工作」→「受苦」→「休閒(花錢)」→「發洩」→「工作」→「不爽」→「花錢」→「爽」→「工作」→...........

 

 

假設我很明白自己的開銷會有多少(記帳),明白自己會賺多少(開源),明白我總是收入大於支出,那麼,是不是就等於明白了「我遲早是個有錢人」。明白自己要什麼,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就是有錢人。

 

記帳,是一種生活上的智慧,包含了節制與適度的享受,能在明白一切的狀況下快樂的使用金錢,毫無罪惡與猶豫。

 

開源,也是另一種生活上的智慧,它會告訴你,賺錢不是只有「死薪水」,有太多途徑可以在生活中多賺到一筆錢,只是有沒有那個智慧去獲得,去把握機會而已。我會投資,但那也只是各種開源方式的其中之一罷了。我隨時都能發現有什麼事可以開源,所以我明白,我不是只靠「死薪水」在過活,於是我工作上能愉快,因為我是喜歡這份工作而工作,而不是為了領死薪水在工作。

 

 

沒錢,沒時間,這都是「窮人思維」。有錢,有時間,這才是「富人思維」。能夠隨時處於快樂的有錢與有時間的狀態,才是一種生活上的滿足與快樂。然而這背後有多少智慧?

 

 

 

 

前一篇│心靈│富人思維                後一篇│心靈│語言是最差的溝通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天之下 的頭像
    普天之下

    你自己去想吧,我不清楚妖精國的事。

    普天之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