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進書店有書要找,但還是會規規矩矩的從新書桌先看,也就是進門第一桌,看看最近有什麼新書,最大最常被朋友講的毛病就是「手會不由自主的整書」,看到書歪的會擺正,被放到另一本書上的會放回來,動動手,摸一摸,有一種潔癖。

看到封面不錯的或喜歡的作者出新書,都會拿起來翻,「咦,又出新書囉」,然後有一瞬間去回想以前自己怎麼操作這個作者的書,然後眼睛掃一掃新書平台看這個門市邏輯對不對,不過再怎麼樣,也不關自己的事了。只是喜歡在心中暗自批評而已。

逛逛暢銷榜,自己喜歡的類別看一看,現在比較喜歡的是商業區,看到永遠層出不窮的「教你如何賺大錢」的書,想到許多人買了無數本也沒讓自己有錢,這些書開始千篇一律,這出版市場怎麼還是這麼貧瘠?心裡犯嘀咕。

行銷書,保險書,看到一本夏韻芬幫忙背書的《保險私房學》,拿起來翻一翻,保險類的書市面上出的還不多,多是這幾年保險觀念大幅改善後興起的,教人家怎麼買保險不吃虧之類的,一堆怕被理財顧問或保險業務員坑殺的標題,「保險業務員不會告訴你的事」「理財顧問不會告訴你的事」,好像這行總是在瞞著客戶做些傷天害理的勾當,其實什麼事不是這樣,我也可以出「誠品書店店員不會告訴你的事」──因為太專業了講了你也不懂,所以當然不會告訴你。

出書不難,但為難的是那些編輯,每每想一本書的書名都要攪盡腦汁,要吸引人,要聳動,要在茫茫新書中脫穎而出,不爆炸怎麼行。

話說回來,保險類書籍翻了幾本,其實能說的都大同小異,已經漸漸走向教人賺錢的書的窠臼,畢竟這些老生常談「保險業務員怎麼用話術讓你買了不適合的保險」「怎麼以儲蓄為名其實是解約來做為話術」,在非專業的社會大眾看來,還頗聳動的,雖然這些事在業務員眼中反而已經麻木了,每一行總是有好的業務員與壞的業務員,但只要稍稍一登上報紙新聞,所有好的業務員都開始難做人,因為「好事萬年無人知,壞事一日傳千里」。

之前還有個《教你聰明買保險》的才誇張,以保險經紀人的身份要大家不要買同一家保險公司的商品,以「分散風險」,這個論點以保險經紀人來說合理正常,但卻叫所有隸屬於單一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員開始難做人,出了書好像聖經一般的成了教條,信眾拿來質疑我們時,也是麻煩。「分散風險」這句話是用在「有風險」的時候,但以現在市場來說,保險公司要倒也難,除非該保險公司真的太小,所以「不要買同一家保險公司的商品」這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是為了什麼,到底對不對,可以變成一篇論文。

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個「專屬的保險業務員」,或說「保險專業可以諮詢」,因為這一行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常識在外頭流傳,沒有客觀的釐清的話,我還是要說,有理說不清的感覺,就像亂流,又被沖馬桶了。

逛商業書特別讓我波濤洶湧,光是站在書櫃前,腦神經像跑了八公里一樣累。

所以逛逛文學,逛逛小說,逛逛漫畫,看到店員就稍微瞄一瞄動作正不正確,看到書車就看看她是在上書還是在撤書展。

有些氣味還是一樣,但有些記憶已經模糊了。

有時候還會記得自己曾經是書店從業人員,有時候還以此自豪,有時候商業得什麼都忘了自己文藝的模樣,有時候還看不起那些自以為是的文化人。

 IMG_0007

IMG_0017

IMG_00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天之下 的頭像
    普天之下

    你自己去想吧,我不清楚妖精國的事。

    普天之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