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要說「微笑的力量」,不過既然微笑應該是快樂的必然副屬品,那麼不如從內心真正的快樂,也好過職業上的微笑吧。
京都之行對於日本的服務業文化再次有不錯的體會,我們都會去稱讚日本的服務業文化,至少在我這觀光客眼中,我看到許多服務人員發自內心的笑容。在日本逛街是愉快的,更套句這回認識的一位義大利女生的話「這麼可愛的人們,我真的很難想像他們怎麼可能會傷害我們。」那些微笑所營造出來的,是一種愉快與安全的旅遊經驗。
雖然在回國後再重新看到日本小說中,也有許多與台灣沒什麼兩樣的「差勁的服務人員經驗」,讓我們可以知道,即便日本服務業文化令人稱善,但對於他們自己本國人,恐怕還是不脫本性,我想那也許也帶有比例上的不同。就我觀察,年輕男性的服務人員,其態度的友善與微笑,的確明顯比女性服務人員來得遜色許多(也也許與客人性別有關?)。
「愉快的購物經驗」,我想這是一種很值得學習的目標,雖然我回國後還是由於工作上的事使得我工作中並不能因我在日本的經驗而發揮良好的效果,但最大的一個改變是我的語調能變得更加專業,說穿了是更加的做作造假自己的語氣,「專業」與「做作」似乎在一種很模糊的界線裡交織。但如果是為了更加「專業」或是更加「能夠營造愉快」的感覺,多多少少的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而「作假」,我想並無可厚非。當然,誰都希望能發自內心的快樂而展現微笑,但人不都有情緒麼。
快樂的力量不僅只是營造給客人愉快的購物經驗,如果自己能和「和善」與「微笑」「快樂」的伙伴一起工作,我想也是有影響力的,比方說我就比較喜歡和某某人一起上班,而比較不喜歡和誰誰誰一起上班,一樣的道理,這樣的好惡若很簡單撇開對於性格上的不合,那麼一定就是某某人能自然散發愉快的氣氛,而誰誰誰卻總是板著臉工作吧。
我相信著快樂的力量,甚至相信能夠因為工作時快樂,而引發更多的潛力與創造力,也許最近的我一點也不快樂,也許我需要藉由別人的快樂來帶動我,但我相信我曾經也是能夠快樂的帶動別人愉快的工作環境,或是愉快的購物經驗的一員,我相信我曾經是,也期許我未來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