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累積起來都不處理,就變成了雪球越滾越大,得等到有一個放鬆或者放棄的理由或藉口,才有機會擺脫。為什麼沒辦法循序漸進的一個個慢慢解決呢?這可能是我缺點中還滿嚴重的一個部份。
最近工作上的很多延宕開始讓我的工作生活嚴重出現問題,各方壓力遽增,想逃離的感覺開始浮上心頭,大概是因為煩悶的緣故吧,漸漸漸漸地心裡就軟弱下去。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從今年初起的工作調動,不到兩三個月時間又一次的變動,工作內容變動得很快,但我的時程並沒有趕上,在我還想很多步伐要慢慢調整的時候,累積的壓力已經排山倒海襲來,很顯然,我的確是很悠哉的在工作上走著,而實際上,並不如我想像中的悠哉。
是我沒調整好,還是工作內容出了問題。這種兩面的問題,其實答案很遜,就是兩者都有,每個人每份工作都通用,都會遇到。在這裡我只管說自己的問題。原本我進書店,就是打算放慢自己的步調,我並不喜歡太緊張忙碌的生活,追根究底,我就是任性的想用自己步調來過自己人生的那種么兒個性,我想快時我才要快,我想慢時誰也叫我不動。而我以為,在書店工作是可以像這樣快慢自如的,其實原本也是可以,只是最近的變動頻繁不行,所以我不能適應,也稱不上不能適應,簡單說就是沒來得及跟上時間。今年這半年來發生了很多事,都在我心裡造成一些問題。
比方說去年底當我以為生活已經穩定下來之後,我開始慢慢將全心工作之餘分出一些自己時間來做自己的事,那時每天固定的上下班,開始讓我有餘裕在下班之後進行各式與工作完全無關的活動,而這在今年初更換工作內容之後,便幾乎放棄了,步調在這裡應該做第一次調整,而我沒有。
更換之後的工作內容其實比先前的工作內容來得輕鬆,但由於上班時間開始不穩定,很多時間已經不能隨心所欲的調配,於是生活又開始混沌起來,我天生就不是個會將一日計劃訂得死死的讓自己完全遵守的人,至死都沒有辦法,也許我能夠好好的幾天,但絕對不會到一個月之久。因為我始終秉持著「規則之外必有例外」,「人生都有太多的意外」等太多我自己的天生準則,所以一旦時間自己不穩定,我的人就會跟著不穩定起來,除非有一張例行公事表有人寫好貼在我的螢幕前以及工作區,讓我無時無刻看到,我才會下意識的遵從,但那張表只有我能做,而我不想做。
我的人生有太多我不想做直到逼不得已不得不的情況才開始做的事,這要說是我這人這輩子最大的缺點嗎?如果把高中留級與大學延畢的原因歸納進來,這個性的確是造就現在這人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不是這樣的個性,我現在一定不是在這樣的人生道路上。
剖析自己並不見得有太大的用處,因為問題還是在那裡,學生時代我最常在課堂上百無聊賴之際,寫下所有我該做卻還沒做的事,或者是這個星期預定要完成的事。洋洋灑灑都十幾項,然後當然不見得都能做完,心理上就是會逃避的,始終還是有可能繼續逃避下去,直到有一天避無可避。然後,學生時代還有「百無聊賴的課堂時間」可以讓我做思緒上的整理,脫離學生時代之後的完全自由體,可連思緒整理都不見得有時間。如果很多人認為「把這星期要做的事列出來」當做是學生時代習慣之後的產物,我會回答「我根本沒有這東西」。我學生時代習慣下的產物是「繼續延宕」。
我的外表一看就知道,這個人不是做公務員的料,這可以說是相由心生,也可以說是我自己刻意造成的。我本來就不是個有定性的人,陌生人只要和我談話三個小時就能知道這回事。要我坐辦公室,要我每天做相同的例行公事,我不會死,但是我肯定不會照著做,所以再怎麼基本例行的東西,到我手上都會出現意外。這在當兵時,我的長官們應該都有很深刻的體會,為什麼連每天固定寫簿冊都會「包」(「出包」,軍中「出狀況」的哈拉流行語。)?
有些東西一定要改變的吧?也許別人看著我時,會這樣想,「你就要這樣一輩子?」其實我也對自己問過這樣的問題,當我問自己「有些事情一定要改變的吧?」,我會說「是啊,當然是要改變的,但也許我只能撐一下,或者用自己的方法將別人所以為理所當然的事用自己的變化去解決。比方說每天都該做的事,我會盡量以每兩天做一次來接近,或者以一一三二一三五等亂數來接近一一一一一。」「你就要這樣一輩子下去?」「我會找出我越短存在於這社會的方法存在之後,然後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一輩子這樣下去。如同我一直在計劃的五年計劃,目前只剩四年半了。」
無論四年半如何,我眼前要解決的是我這半年來所積壓的工作上的功課。每個月都有新的功課要做,而我還有執拗的壞脾氣,「不把以前積壓的東西先做完,就做新的事,那不是本末倒置嗎?」我人真的很怪,有時連我自己都受不了。同一場考試中,不會的問題先跳過去,等會的問題都答完時再回來做比較難的問題這小技巧我會,但同一個月當中,把比較難的前幾個月的量先跳過去,把比較容易的最近一個月的功課先做完再回過頭補齊前幾個月的功課,這我開始不太能接受。「你在堅持什麼啊?」「我也不知道耶,我是牛。」
生氣的時候,我一個人埋著頭一直做自己的事,不想出聲,我怕我的語氣中會被人發現我的情緒,我很習慣去隱藏自己一些什麼,已經是無來由的,就是會不這麼光明磊落。而在埋頭的當下,我根本是一直在罵人,在對罵,或者讓悲觀的想法一直循環放大,從小圈圈到大圈圈,到最後會出來那種「一了百了」的結論。「最多我不幹了總可以吧?」好像不論什麼事,我只要這樣做,就一了百了了?從今以後我放棄了這個地方,田不交水不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然後從明天開始我又是另一個陌生場所的好漢。當然,在真正理性時,會發現這想法很遜,很丟臉,很不長進,幸好沒有足夠的勇氣與衝動說出口,不然勢必會被人家暗地裡笑吧?
今天在這裡一了百了,往後很容易就養成一了百了的習慣,太容易放棄了而以為到處都能夠重生,事實卻是不論到哪裡重生,都會逃避到哪裡,終究不會有個永生的地方。
傻的,還好我沒這麼做。
如果說人生還有什麼更重要的,那麼目前在職場上所培養的這一環,應該也要算是那些「什麼更重要的」底下的一個基礎吧。我的人生不能一直逃避到四五十歲還在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