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時候,會為了說一句話而說那句話,即便心裡不是那樣想,只是為了讓那句話發揮效力而已,這也算是語言的力量吧。

比方說辦完活動之後,即便心裡並不覺得十分暢快,卻還是要為了80%的所有大家表現良好,而給予正面的肯定,找出美好的地方,下一個優良的註解。

我們溫情的同事在參與討論時有個習慣,她發言前一定會有一句發語詞叫「我覺得你的xxx很棒,但是.....」,這句話乍聽之下沒有什麼問題,但因為聽久了,所以越來越覺得多餘,她可能受過相關訓練──「發言前一定要讚美對方或是肯定對方」之類的吧?只是長久下來知道她的習慣如此,那句話倒是越聽越礙眼,要嘛肯定或讚美的實際點,要嘛就不用這麼客套了,更底限至少改個詞,別再很棒很棒了。orz

有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說話了。在辦公室裡,必須是個「正面人」,這在心情不好時特別體會深刻,因為表現出來的與當下的心情根本背道而馳,因此在歡樂的場合中更顯得自己離異。

宗儒為了讓我多做點自己的事,老提醒我在「為別人而活」這回事,以前這件事是放在心裡知道就好了,但老被人提起就變成一種突兀感,一方面有提醒著自己還是不是那樣的人,一方面就好像一張標籤變成自己無法再去變動,既是獎勵,也是懲罰。

在自省的過程中,其實細數那些為別人而做的事,多半還是會回饋到自己身上,只是付出的是實際的行動、實質的時間、實際的精力,而回饋的是人情、名聲與許多次的免費午餐,一種不實際也不一定持久的虛無飄渺。

我後來也分不清自己的利益得失,只是在遵循著最大原則──「讓別人快樂吧,那會是我最大的快樂。」那種偶像劇情境。雖然有時還是想自私一下,那也許才是放鬆的時候,不過我根本不記得上次偷懶自私是什麼時候了。人的大腦有自我防衛機制,當太超過時自己會休息,所以沒什麼好擔心的。我可能習慣超過極限了,所以能承受的範圍比一般人高一點,所以休息的時間變得比較少一點。

欸,我不喜歡人家說我臭屁耶。可惡。你們給我小心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天之下 的頭像
    普天之下

    你自己去想吧,我不清楚妖精國的事。

    普天之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