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既然都來做保險了,那就也做直銷吧。

 

反正湊合著都是別人聽了會敬而遠之的事,也不會因為我混搭而增加或減少一些親近感。

 

但是保險和直銷還是有成份上的不同。

 

大家會對於這樣的行業敬而遠之的原因在於,一,這些商品都是需要「主動銷售」,也就是極少的例子才會有人主動上門說,「欸,我要買個什麼商品,介紹給我吧。」這樣的話語,第二,是這些商品都必需要「讓人維持在一定的熱情中才能下決心購買」,這和許多「會員制商品」「電話行銷」等一類的商品是相同的,今天若是沒有在當場激起人家熱情與衝動的欲望,回頭考慮就會失敗了。這考量有二,一是商品其實真的沒那麼即時需要,買回家用一陣子就不會再用瘦身機器,或是買回家隔天就會後悔但卻又懶得退貨的會員制,另一是商品是客戶真的需要,卻不是原本人生計劃中的考量,也就是過去沒有的觀念,要再一次的說明中建立是很難的,若是沒有在當場建立完直接讓客戶下決心,隔天回去客戶又回到安穩生活的軌道上,觀念不會持續性的存留在他們心裡,是否需要購買就會延宕下去了。保險就是屬於這一類。

 

保險是屬於「主動性行銷」的商品,而且還有「無法試用」的特性,唯一在販售上的立基點只有「觀念上的溝通」。能慶幸的是近來社會保險的觀念普及,健保又陸續要破產,讓大家知道保險是重要的,但真正重要及需要到什麼程度,就是一般人無法直接判斷而因此生成許多戒心的地方。

 

「保險是騙人」或是「保險是吸血鬼」的觀念猶如風聲一般在人與人間口耳相傳,人們對於這種「利用人心」或「不祥」的言詞,都只能趕緊張開防衛的牆門,「喔這我已經有了」,「我有買了」,但是「有了」「買了」,「足不足夠」卻又沒人了解,因為自己不懂,所以只能任人擺佈的情況是不被允許的,所以不想老是聽人信口辭黃,你就還是別說了吧。

 

我們最害怕的就是這樣的心情。應該說「我」啦。

 

當然要當一個好的業務員是要能去改變這樣的情況的。

 

直銷在本義上,也並不是一個不好的東西,說實在話,也是被人操作壞了,就如同保險一樣,本義都不是騙人的,只是在過去許多業務員的錯誤操作行為中,壞了名聲,使得這正當的經營與獲利方式,被當成唯獨僅有幾人在賺錢的謀利工具。

 

直銷和保險相同的地方在於「無店鋪販賣」,「獎金佣金制度」(業務性質工作皆同),「層級佣金制度」(也就是上下線的抽%制度)。

 

不同的地方在於,保險的單品利潤高,但層級佣金線短,大約只有三代,而直銷的單品利潤低,層級佣金線長,可長達六代以上。

 

在不同的特性下,我們著眼的部份也不一樣,保險「首重是商品,也就是針對人的需求而提出適合該人的商品,是否有經營管理那是第二順位」,而直銷是「首重在經營管理,組織經營線長,歷代人數多,即便商品單品利潤低也能聚沙成塔,得到高額的獲利」,也就是以量取勝。

 

在這樣的想法下,直銷該視為一種「創業」,而不該視為一種「業務」。直銷是找「事業的夥伴」,找人一起來花一些成本開一間店,然後再將店複製出去,每個人都是一間店舖,都可以販售商品與再向外複製開店。這是直銷的強大利因。

 

但由於直銷的商品有許多類似與雷同(畢竟直銷都宣稱「必須是日常生活用品,且會重複消耗,才能長久經營」),就和便利商店也有「7-11」或「全家」,人們要去哪一家買東西就變得不一定,當然多少也有忠誠度,但這就形成了市場競爭,而「無店鋪行銷」同樣也是催人心力的一種磨難,這層磨難是業務員都曉得的。

 

保險也有許多家公司的競爭,公司間商品特性不同,或公司大小規模不同,行銷手法便也不盡相同,但云云眾生中,除非真的待過保險專業,要真能去分辨自己適合的所屬特性,也是相當困難。事實上「有保有保庇」這樣的原則也不是不好。

 

不過後來我還是放棄直銷了。

 

直銷強調的是「複製」,也就是開了一間「7-11」,我只要做每一間「7-11」一樣的事,再進行複製下去就行了。

 

在理論上來說這樣的方式是對的,是「開連鎖店」的不二法門,可是我偏偏就是不愛與人相同的人,我實在沒辦法人家怎麼講,我就怎麼學,我一定得用自己的一套來做變化。這是我個人不受公司或任何社會規範限制的叛逆所在。除非我自己了悟,不然無從改起,敬請見諒。

 

 

 

類別目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天之下 的頭像
    普天之下

    你自己去想吧,我不清楚妖精國的事。

    普天之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