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寫下遺書的那一刻,我就已經做好死的心理準備了。
可能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一旦我死了,所有沒有處理完的事該如何解決。所以才會顯得這一刻相當的生疏,而且在那樣的情境下,一切變得很平靜,穩重。
我很認真的開始記下第一點第二點,將所有未完成的事舉出來,細細清點,什麼事該怎麼辦,什麼事就只好這樣,抱歉了沒辦法完成,什麼事還有誰能接下去,什麼事要跟誰說。
雖然說這個年紀就死亡,是很不得已的事,如果能夠讓我晚一點死,很多事就不用說抱歉了。但是老天不一定這麼慈悲,命運不一定這麼順利,如果人生都能沒有遺憾,那麼也不會有「遺憾」這個詞產生了。所以,如果我這個年紀就不能繼續存在於這世上,那整個來說,我只能留下很多抱歉與遺憾。
但是一旦將遺書寫完了,發現很多的抱歉與遺憾,就這樣放下了,是自己放下,不是別人放下。我們一定都會想,是自己死了,一了百了,但事實上真的覺得抱歉與遺憾的,是繼續存活在這世上的人們。我在遺書中所說的種種,其實早在我逝去的那一刻就都跟我無關了,像是空口說白話一樣,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事實上最痛苦的,依然還是活著的人啊。
那麼,我遺書還能說些什麼呢?只剩下交代而已吧。
讓繼續存活的,還能接續下一些不是我也能完成的事,那叫做傳承。
傳承能讓死去的東西不是永遠的死去,能讓所有的事永遠的活下去,一代接一代。
我如果在這個年紀就死了,沒什麼好傳承的,不論我的思想再偉大,也不夠在這年紀成熟,不論我的志向再遠大,也不見得能再有人接下去完成,說實在話,這年紀真是尷尬,上不達頂,下不成幼,怎麼樣都不對,不是個好死的年紀。
而如果真的就死了,那我大概也只能在死前長嘆一聲,咳,世事不能盡如人意。
如果我能走得自在坦然,那麼繼續活下去的人是不是就能少些痛苦了呢?
我會說,其實就這樣吧,沒什麼好傷心的,即便我可能還有很多未來,但是我也當了好人當了三十年了,並沒有讓你們失望,不是嗎?
我是個好人。是吧?
所以就不怕死了。你們也不要怕。